2025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暑期学校招生简章
2025年政治经济学高端论坛会议通知
2025年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暨“厦门国际银行杯”征文启事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厦门国际银行
承办单位:厦门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教研中心、厦门大学《资本论》数字纪念馆
协办单位:《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
时 间:2024年6月30日-7月3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经济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篇重要文献所强调的:“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王亚南教授带领下,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及部门经济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主张“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学界公认的、独树一帜的“厦大经济学派”。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的建设,学习和传承王亚南站在中国人的立场研究经济学的优秀传统,同时倡导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经济故事,已成为厦门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暑期学校(以下简称“暑期学校”)是继2017-2024年连续8年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暑期学校”后,“2025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暑期学校(以下简称暑期学校)”将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4日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厦门国际银行共同主办,厦门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教研中心、厦门大学《资本论》数字纪念馆承办,《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协办。本次暑期学校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期间还将于2025年7月3日举办主题为“实证政治经济赋能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2025年政治经济学高端论坛暨青年论坛。
一、办学目的
本次暑期学校旨在为全国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广大师生介绍马克思主义数理政治经济学、实证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沿,让全国青年学者有机会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术发展动态,拓宽国际学术视野和提高创新研究能力。
二、教师队伍
本次暑期学校将聘请来自(以拼音为序排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学术成果的知名学者担任主讲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发展前沿。目前已接受邀请将在马克思主义暑期学校和政治经济学高端论坛上授课的学者包括:
特邀嘉宾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一级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学术领域以财政经济学为主,主攻财税理论研究、财税政策分析等。
主讲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
高 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研究员、上海市价格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学术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刘诗白经济学奖、兴华优秀论文奖、上海社联年度推介论文奖等奖励19项。
冯志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武汉大学弘毅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理政治经济学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经济》、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多次转载,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刘诗白经济学奖、青年经济学者论文奖等奖励。
葛 扬,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问题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求是》《金融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主持以及参加过国家重大、重点及省级社科项目20余项。
李帮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长聘)副教授,博士导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学季刊》执行主编。研究领域为数理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中、英、日文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和一般项目)等项目多项。荣获第九届日本经济理论学会青年奖(2018)、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20)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二等奖(2020)。
刘 刚,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山东省第十届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特等奖);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统计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
栾笑扬,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2024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史和量化思想史,特别是以计量方法探究先秦和宋、元、明时期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流派发展和转型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解释“大分流”背景下东西方的思想差异。
冒佩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学系主任,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以及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等三个学会的常务理事。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期刊和重要报纸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6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8项;入选首批东方英才教师项目。
乔晓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中宣部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吴丰华,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和三秦学者青年拔尖人才,获第21届陕西五四青年奖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0余部,在《中国工业经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动态》《学术月刊》等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陕西省第四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
谢富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国家级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兴华优秀论文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项。
徐春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不平等交换、空间发展不平等;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统计研究》《财政研究》《经济管理》《管理科学学报》、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省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获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任《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副主任、《政治经济学季刊》青年编委。
张 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第六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和商务部全球价值链专家。专业领域为政治经济学,出版独立著作六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JEEM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和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等纵向课题十余项。获教育部第六、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十一届、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所授课程“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经济学专业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张兴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兼任厦门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教研中心主任、《中国经济问题》执行主编、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学年会制度与政治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2-201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在《政治学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学术月刊》《财贸经济》《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70多篇论文。10项成果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核心成员)、福建省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三)。
赵 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中央马工程专家,《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政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China Political Economy特邀主编。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数理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研究。在《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版)》、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Post Keynesian Review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50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多次全文转载。主持及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10多项。荣获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和二等奖(2022)等奖项。
三、招生要求
本次暑期学校主要招收海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及相关学科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要求学员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宏观、微观经济学基础。
本次暑期学校将通过网络报名,招收正式学员,主办方将免收报名费与学杂费。学习结束后,能够按照要求参加完课程学习的学员,可获得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院联合颁发的暑期学校结业证书。
学员一旦被录取,应按主办方对于线下授课的要求和活动安排,准时参加、认真学习,遵守厦门大学以及本暑期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同时,为了给广大青年学者和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交流平台,今年的暑期学校将增加青年论坛并发起“厦门国际银行杯”征文(详见后文)。
四、教学安排
2025年6月29日暑期学校报到。
2025年6月30日-7月2日暑期学校的授课阶段。
2025年7月3日上午举办2025年政治经济学高端论坛。
2025年7月3日下午举办2025年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
2024年7月4日暑期学校学员、授课专家与参会嘉宾返程。
地点:厦门大学经济楼N402报告厅
授课方式:全程线下授课(无线上授课渠道)
五、报名方式
本暑期学校即日起接受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18日。组委会将于2025年6月22日前在本次暑期学校的专门网站上公布录取名单,并发出正式录取通知。
本次暑期学校的详细信息,请登录暑期学校网站查询。
报名及查询网站网址:http://conf.xmu.edu.cn/marxismschool/
六、“厦门国际银行杯”征文启事
为激发广大青年学者和青年学生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热情,本暑期学校发起“厦门国际银行杯”征文,征稿对象为国内外青年学者(第一作者35周岁以下)。
(一)征文选题
征文选题包括但不限于:
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测度与作用关系的经验研究
2. 资本循环周转及流通经济方面的经验研究
3. 一般利润率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新质生产力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研究
6. 耐心资本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数字经济的测算及相关研究
8. 劳动强度或劳动复杂程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政治经济学经验研究
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届时,所有优秀参会论文将在青年论坛上报告,并由学界和刊界专家进行现场点评。
(二)征文要求:
1. 投稿稿件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内容篇幅理论文章15000字左右、实证文章20000字左右,格式参考《中国经济问题》投稿指南;
2. 投稿专用邮箱:ysxu@xmu.edu.cn,稿件电子版命名格式:第一作者姓名+论文标题,并将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码等)详细、完整、准确地列于文稿的首页;
3.征文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0日。
(三)征文评奖及其他
所有在青年论坛上报告的论文,主办方将邀请期刊界专家进行评选(论坛报告作为评奖的前提条件),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若干篇,奖励办法为:
一等奖,奖金6000元人民币;
二等奖,奖金4000元人民币;
三等奖,奖金2000元人民币;
优秀奖,奖金1000元人民币。
论坛主办方将向《中国经济问题》及其他支持期刊推荐优秀获奖作品,直接进入外审环节。
七、联系方式
电话:0592-2182991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经济楼N105,邮编:361005
邮箱:ysxu@xmu.edu.cn
八、举办单位简介
(一)厦门大学经济学科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渊源于1921年厦门大学建校伊始的商学部。百年的锤炼与洗礼,厦大经济学科与共和国的成长同呼吸、共命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坚持以学科育人,助力祖国发展。上世纪40年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马克思《资本论》中文首译者王亚南、郭大力任教厦大后,在厦大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站在中国人立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厦大学派,在当时全国各大学中独树一帜,为厦大经济学科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作为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正式成立,其发展迅速、特色鲜明,成为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批的杰出专业人才。作为厦门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8个教学科研单位,设有11个本科专业,30个硕士专业,22个博士专业,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
进入21世纪以来,迎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厦大经济学科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厦门大学建校的办学宗旨之一“阐扬世界文化”为己任,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学教研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大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在创新中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学科体系和科研、教学机构,不断推动厦大经济学科面向世界、融通中外。
2005年,为推动经济学国际化办学趋势,厦门大学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为基础、依托于“985工程”二期项目成立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这一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经济学教育和研究机构,旨在扩大厦大经济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视野的经济学高级人才。WISE从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以及国内的顶尖高校招聘教师,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熟悉中国国情、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师资队伍。他们不仅为厦大经济学科的国际化教学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全英文授课,还在学术科研上取得长足进步,使厦大经济学科成为全国甚至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统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2016年,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邹至庄教授伉俪个人捐款1000万美元在厦门大学设立邹至庄经济学教育基金会。厦门大学成立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英文全称为Gregory and Paula Chow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简称The Chow Center),2022年5月升格为邹至庄经济研究院,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研究机构,致力于培养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关注中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产出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成为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乃至亚洲的经济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更高层次地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走向世界。
至此,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正式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如今的厦大经济学科,兼具深厚的学科底蕴、前沿的学科实力和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已成为厦门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一。现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计量建模与经济政策研究”、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还拥有教育部首个文理交叉“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大经济学科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城市区域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几个重点学科发展迅速,计量经济学(特别是理论计量经济学)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综合学科实力获得国内外高度认可。2017 年,厦大经济学科的统计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获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获评B+类学科。2017年3月,厦大社会科学总论进入基本科学指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其中经济学科的贡献度为66%。2019年11月,厦大经济学与商学进入ESI全球前1%。2021年,荷兰蒂尔堡大学“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显示,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国内排名第5,亚洲排名第12,世界排名第122。2023年,厦门大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科在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位列全球109强。
百年芳华,春风化雨,学科秉承育人为本的理念,实施“质量立院”战略,以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为主线,更新教育观念,以国际化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和培养机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1年以来,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1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11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精品教材,2支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1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思者常新,恒者行远,传承百年积淀,开拓创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厦大经济学科将继续以“三位一体”的崭新面貌,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奋力迈进在建设“双一流”道路上,在磨砺中稳步前进。
(二)厦门国际银行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厦门,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于2013年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是福建省属重要国有金融机构。成立四十年来,厦门国际银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在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公布的“2024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按总资产排名第156位;按一级资本排名第168位,连续多年入围全球银行200强。
作为首家在港澳均拥有全功能附属商业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协同港澳附属机构形成了“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战略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杭州、厦门与福建其他8个设区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共设有150余家营业性机构网点。其中,境外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在澳门拥有14家分行,是澳门主要指标排名前列的银行,并在中国内地设有广州分行、杭州分行和东莞、佛山、惠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行;境外附属机构集友银行是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倡办、1947年在香港注册开业的一家香港持牌银行,在香港设有24家分行及集友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与集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在中国内地设有福州分行、厦门分行、深圳分行等7家分支机构。
厦门国际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福建省委巡视整改的要求,深化党建引领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全面从严治行;纵深推进银行战略转型发展,致力打造华侨金融优选银行的特色品牌,加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力度,锤炼经营韧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夯实资本根基,有力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奋发向前、稳步向好,为助力金融强国贡献自身力量。
成立四十年来,厦门国际银行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积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弘扬嘉庚精神,大力发展华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金融报国之志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三)厦门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教研中心
2023年12月,厦门大学办公会通过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教研中心,挂靠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习近平经济思想教研中心(以下简称教研中心)是在有组织的科研基础上成立的新型教研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教、学、研、用”一体化的综合性平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教研中心立足于挖掘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来源、体系结构、科学内涵及原创性贡献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产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同时,依托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的学科优势和一流的科研平台,特别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优势,通过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有组织的科研,打造学术共同体,在新思想方面形成鲜明的教学和研究特色。
(四)厦门大学《资本论》数字纪念馆
自2017年起,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积极筹备、共建《资本论》数字纪念馆,将厦大经济学科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学科底蕴,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文献资源相结合。2022年3月18日,厦门大学经济学科联合中央编译出版社共建的厦门大学《资本论》数字纪念馆正式上线。数字纪念馆网页下设“学术动态”“《资本论》的诞生与传播”“王亚南、郭大力与《资本论》”“数字展厅”“在线阅读”等栏目,全面展现了《资本论》问世、传播、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历程,以及《资本论》初版以来的研究成果。海量珍贵文献资源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全方位、多维度、数字化展现《资本论》,为学习研究《资本论》提供了优质共享平台。2023年12月16日,“厦门大学资本论数字纪念馆”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成为发布《资本论》数字纪念馆相关资讯的又一平台。
(五)《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问题》(双月刊)系厦门大学主管、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王亚南提议于1959年正式创刊,是中国高校中新创的第一家经济学专业杂志。现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经济问题》始终坚持以提高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为办刊宗旨,关注中国转型时期经济问题的理论探讨、实证分析和实验研究,力争办成中国经济研究的学术高地。